- 级别
-
8
网站编辑
|
顺利举办。本次论坛采取线上方式进行。本着学术共享的原则,全程对外进行直播。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分论坛和闭幕式三个环节,本次论坛吸引线上学习人数达八百余人次。 暨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史学浩部长首先致辞,他介绍了暨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并肯定了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在培养新闻人才和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搭建学术研究平台,进行学术对话与交流特别具有纪念意义。 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支庭荣院长指出,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技术推动的新文化现象、景观和事件,一方面突出新文化,另一方面突出媒介融合时代,从“软性主题”和“刚性主题”充分反映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文化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以《研究中的身体概念》为题进行主题汇报。南京桑拿论坛网刘海龙指出应该告别身体还是回归身体,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将物质性身体纳入到数字体的讨论,而身体既是一种物质、是一种媒介、是一种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文化,身体具有性、移动性、可连接性、可性,因此可以从后人类视角探讨网络体与网络社会的关系。 南京大学新闻学院胡翼青教授以《第三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研究》为题进行主题汇报。他分别解释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的概念,指出第一空间是现实的空间,第二空间是想象与的空间,第三空间是一种媒介,处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交汇处,既将第一空间为一种交往方式,又为第二空间增添了物质**彩。他认为在第三空间视野下,城市被基础媒介设施真正为媒介,以独特的方式设定时间、空间和秩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邓建国教授以《社交研究的本体论思考》为题进行主题汇报。邓建国指出,目前社交上的社交活动(点赞、分享、评论等)不是完整的、真正的社会活动,而是人造的伪社会活动。他还提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交平台作为一种体制性力量对网民的技术和经济影响;用户的网下社会性与网上“社会性”是如何交互产生作用的;用户被的短暂的社交使用行为如何被培养成一种惯习,最终具有真正的社会性。 此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胡疆锋教授以《数字媒介时代的亚文化研究范式》为题进行主题汇报。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彭佳教授以《符号学:理论与实践》为题进行主题汇报。 闭幕式上,暨南大学新闻与学院党委副张建敏表示,同学们的分享体现了大家对于当下媒介融合时代各种文化现象的思考,其中不乏对人文主义关怀的议题,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又有着来自年轻人的独特视角。 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六十余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两百余篇,经过8名专家匿名评审后入选57篇论文,最终共评选出一等论文5篇、二等论文10篇、三等论文20篇。 |
|